首先是飲茶區(qū)中間過道的端景。地面采用亮面瓷磚,經由陽光的折射,如同一泓池水,格柵和飾物的倒影若隱若現(xiàn)。窄窄的過道顯得深邃幽長,衍生出一種寧靜超然的意境。其次是餐廳包廂和茶室中間過道的端景。
在另一邊飲茶區(qū),設計師以退為進,采用留白的手法預留了一小部分空間,營造出界定室內外的小型景觀。端景的設計不僅豐富了室內的景致,而且增添了空間的層次感和溫潤靈動的尺度感。
大石頭裝置立于碎石子鋪就的地面之上,引發(fā)觀者對自然生息、生命輪回問題的思考。在靠近公園走道的兩個飲茶區(qū),設計師分別設置了室外灰空間和室內灰空間。室外灰空間為一喝茶區(qū)域,除了遮陽避雨所需的屋檐之外,場所直接面向公園開放,在天氣宜人、景色優(yōu)美的四至十月,這里將是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理想之地。
在設計語言的運用上,設計師延伸了建筑的格柵外觀,運用細長的木格柵,而非實體的隔墻界定出各個功能“盒子”。即便在洗手間,觀者依然可以通過格柵欣賞公園景觀,時刻感受自然的氣息。格柵或橫或豎,或平或直,于似隔非隔間幻化無窮,擴大空間的張力。格柵之外,障子紙和石頭亦是空間的亮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