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小金剛菩提
小金剛是金剛菩提的的一種,通貨小金剛。市場上或者網(wǎng)絡上很常見,配飾花花綠綠,很有藏式的感覺。在看到類似配飾,并且整條出售的小金剛時請擦亮眼睛了,這些都是糠籽做的,根本玩不出來,如果簡單做裝飾到可以選擇,價格很低,一般是幾十一條,別上當嘍!
細紋小金剛。多數(shù)以通貨形式出現(xiàn),磨成藏式,兩邊磨的發(fā)白,籽發(fā)干。紋路很淺很細。
肉疙瘩紋。紋路很厚,這樣的盤起來不剌手。
麒麟紋,紋路很明顯的對比,也比較形象,價格不低。
盤龍紋。市場上除了肉紋,最常見的也就是盤龍紋了。
蛤蟆紋。紋路厚且連肉。
無齒小金剛。把金剛的紋路都給磨平,盤起來是舒服了,自然的紋路也沒有了,不過玩出來都一樣好看。
小金剛和大金剛的區(qū)別
大金剛菩提子、小金剛菩提子的最本質(zhì)區(qū)別不在于1.5CM,1.2CM,1.0CM這些外徑的差別(當然這些外徑的差別是判斷大小金剛的重要標準),最重要的區(qū)別是植物樹種有所不同。依照瑞典生物學家開辟的生物學種類的區(qū)劃,生物可依照界、門、綱、目、科、屬、種分類,從生物學角度看大金剛和小金剛同宗而不同種,我們或者可以這樣理解二者不同,尼泊爾大金剛籽是猩猩,印尼籽是猴子,二者雖然同宗,但是本質(zhì)上不是一個種類。從外形來看、尼泊爾籽一般較大(也有小的),印尼籽一般較?。ㄒ灿写蟮模?,所以在收藏界習慣于用大、小金剛來區(qū)分這兩個種屬。事實上,在除了中國以外的收藏界,都是用產(chǎn)地來標明籽的身份,如尼泊爾籽、印尼籽等,而不是用中國廣義的“大金剛”“小金剛”,大小都是相對的。
小金剛菩提怎么盤
1)買回來先泡水里泡一會,然后用塑料刷子用力的搓刷表面.作用其實是清潔表面果肉殘余。(已經(jīng)清理過的那就跳過這步)
2)陰干幾天.讓珠子自然干燥.同時表面均勻的和空氣接觸形成細放密均勻的氧化保護層.
3)開始手盤.這時的手一定是要剛剛洗過并且已經(jīng)干透.注意孔口過周圍一定要盤到..汗多點好!
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后,你可以感覺有掛嗒掛嗒的粘阻感,其實這是已經(jīng)不形成了一層薄薄的包漿.
4)經(jīng)常用柔軟的豬鬃刷搓5)偶爾放置一段時間,再進行自然干燥.也讓包漿進行一定程度的硬化.一般是幾天左右.
6)重復以上流程,“盤,刷,放”。也就是3個月的時間,你會看到很有靈氣的光澤.